我所在的中國紅十字會第4批援布基納法索醫(yī)療隊,由12名隊員組成。經(jīng)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,我們于3月17日抵達首都瓦加杜古。
經(jīng)過為期2周的隔離和先后2次核酸檢測,我們第一時間投入了緊張的一線臨床醫(yī)療工作。
我查房遇到的第一個病人
我們前往支援的第一家醫(yī)院是首都瓦加杜古的唐家多戈醫(yī)院,這里的燒傷科歸于普通外科內(nèi),雖然燒傷患者不少,但他們的治療經(jīng)驗有限。
我主刀手術的第一個病人
這里的醫(yī)生最常和我說的一句話就是,NO MONEY,NO BLOOD。是的,因為貧窮和血液緊張,燒傷患者在早期基本都只進行保守治療。只有后期創(chuàng)面遷延難愈時,才會選擇肉芽植皮。有些患者在漫長的、不及時的治療過程中,還沒等到好轉(zhuǎn),就因為感染和消耗而喪命。
你很難想象,在這里,手術所用的醫(yī)療物品都需要患者自備,像生理鹽水、繃帶紗布等等,如果患者沒有準備,醫(yī)院也無法提供。創(chuàng)面外用藥也是稀罕物,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才能買點含銀敷料,大部分人都沒有更多的錢來買外用藥了,要不是這邊天氣長期干熱,感染程度將無法想象。
有一次,我給一位植皮術后的病人換藥,他因為錢不夠,只買了很小的兩塊紗布。無奈之下,我只能將紗布展開至最大程度覆蓋傷口,外面多加一層繃帶固定。
在物資欠缺的大環(huán)境下,這邊醫(yī)護的無菌意識也比較差,手術消毒只消一遍,敷料只用一層,我也曾在沒有戴醫(yī)療帽的情況下為患者換藥。
因為血液緊張,所以都優(yōu)先供應婦產(chǎn)科和兒科使用了,燒傷科基本無血可用,想救活大面積燒傷病人,難上加難。
當聽說我們石化醫(yī)院曾成功救治燒傷面積達95%的大面積深度燒傷病人時,我的布基納法索同事都嘖嘖稱奇,不斷向我詢問具體的情況和救治過程。
中國駐布基納法索大使李健在大使館接見了我們醫(yī)療隊
在這里,我更加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,和身為一個中國人的幸福和自豪。每每看到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患者,我都很揪心,也暗暗下決心要盡己所能地幫助他們。雖然我能做的也很有限,但我正努力和這里的同事溝通,幫助他們加強早期手術意識,提高植皮操作技能。
這是我和本地同事的聊天記錄,他們對我們的技術十分認可,對手術植皮的成活率也很滿意呢。